法商用“心”战“疫”,与你同行(一)

疫情下的亲子冲突与应对

发布者:法商学工发布时间:2023-05-18浏览次数:246

孩子:“只要不进行沟通就行,沟通是主动找骂,我不要跟父母沟通,我拒绝沟通,只要他们不来找我谈就行!”

家长:“哎!我也是前生做了错事,今生来还债!”

这是疫情期间我接待的个案,亲子关系十分紧张,每次冲突爆发都足以使亲子双方情绪崩溃。我从来认为冲突并不是坏事,有些一直无法说出口的期待,需要借助冲突的窗口,想要告诉给彼此听,你们有听到吗?但是遗憾的是,我和大多数家长和孩子沟通时,他们听到的都是愤怒、厌恶、难过、沮丧、自责、内疚……

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切断亲密关系的导火索,常常与以下几个亲子沟通误区有关:

误区一:想当然的假设或猜测。

著名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很多时候我们诉说的事实,都会不知不觉地加入自我的评价,而我们从未觉察。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应对:家庭成员共同塑造尊重、透明和好奇的家庭环境。不要寄希望去改变他人,而是创造环境,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去自发地改变。共情倾听他人的故事,把人和问题分开,重构积极和信心。

 

误区二:理所当然的说教和说理。

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生命挑战的专家,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作者,要相信当事人会再度对生命取得主权,会重新取得自我的资源。

应对:亲子冲突发生时,说出渴望、希望、梦想。因为冲突背后往往隐藏着未满足的期待,在负面情绪的冲击力下,往往我们看不到那份相互间珍贵的爱。

 

误区三:希望固定有效的解决方法。

当遭遇亲子关系危机时,我们总是寄希望予自己常用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我们反复尝试解决却徒劳无功,就会陷入挫败感中。

应对:挖掘资源,寻找独特事件。人的一生当中,总有几次不被问题影响的经验,问题是不会百分之百操纵人的,人与人也是不一样的,没有固定有效的办法,要去发现自己和他人被隐藏在主流故事之外的蕴涵积极力量的故事。资源一定是在亲子互动中,请你回忆一下过去的三年里,亲子之间非常温馨、非常融洽、交流良好的一些镜头,有哪些?举一些例子,这是怎么发生的?在这样的互动中,孩子的态度是怎样的?父母的态度是怎样的?交流互动是怎样的?跟冲突时的交流方式有什么不同?

请你回忆一下,哪一次都预感到你们之间肯定会有冲突。但是,不知道是父母做了一些什么,还是孩子做了一些什么,这个冲突没有发生,而是变成了平静或者欢声笑语。如果有的话,它是怎么发生的,过程怎样?想到了这些例外的和谐互动的情况,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误区四: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影响每个人的许多问题都是主流文化的种族、阶级、性取向、性别等文化环境所营造出来的。所有的文化都为生活于该文化之中的人们灌输了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习俗。我们会不知觉地用这些来约束和评价自己和他人,当出现与主流文化不一致时,我们会没有安全感和焦虑。

 应对:动态全面身份认同。用成长的心态看待每个人,大人大世界,小孩小世界,不能用唯一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好或坏。以大学宿舍的床铺为例,长19,如果有个孩子身高21,我们会把多出来的两公分腿锯掉,还是重新定制一个床铺呢?除了学习,还应该有运动、兴趣、游戏、阅读等,父母陪伴孩子共同去体验生活的丰富,我们才能成为鲜活的人。

 

误区五:贴标签,人是问题。

    把人和问题分开。问题是问题,人,不是问题。人能够和问题的故事剥离后,就会开始感觉个人的自主,感觉自己有能力介入自己的生活与关系。

    应对:问题剥离对话。举一个最近的例子,显示亲子之间的冲突,这个冲突是怎么发生的?孩子当时在干什么?家长在干什么?谁先去找对方的呢?这个冲突是怎么互动起来的,是怎样的过程呢?

    1、命名:你想怎么称呼这个冲突呢? 

    2、影响:这个冲突来到你与孩子之间多长时间了?这个冲突什么时间离你们近,什么时候离你们比较远呢?

    3、意义:这个冲突给你们彼此带来了什么?对你们意味着什么?

    亲子沟通中不要有:“你是怎样?你就是怎样?”换成:“这个麻烦来到我们中间。”用第三人称,而不是你,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无谓的冲突,开启我们与问题的对话,揭开冲突的面纱,把每个人的主动权还给自己,成为他自己。

参考资料: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公益培训《叙事心理援助技术在亲子冲突中干预中的运用》。

作者:张婕,九州官方网站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萨提亚转化式家庭治疗师,国家一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亲子教育沟通培训师,湖北交通广播电台《家长课堂》栏目顾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