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发布者:艺术系发布时间:2020-05-08浏览次数:751

诈骗案例 1——交友博彩

2019 年 2 月,徐汇区某高校研一女生朱某在交友 软件“soul”上结识一名男生 David,经过两周的“知心”聊天,双方确定为网络恋爱关系。半个月后,对方邀请朱某一起玩可以赚钱的游戏,朱某出于好奇在 Daivd 指引下在一款名为“龙胜国际”的博彩 APP 中 充值 1000 元,当天通过参与博彩收益 1200 元。随后朱某在 David 的指引下不断充值参与博彩,直到其累 积充值金额达 16 万元时发现无法提现,David 消失无 踪,朱某才发现被骗。

宣传重点:

1、警惕骗子利用微信、soul、陌陌等社交软件以交友名义骗取信任。

2、切勿相信以投资、博彩为诱使你充值的网站或 app,此类 APP 后台均受人为操控,不可能让你赢钱。

诈骗案例 2——刷单

2018 年 11 月,杨浦区某高校大三学生潘某收到 一条短信称“网上刷单兼职,无需任何条件,每小时 能赚 200 到 2000 不等,多做多得,名额有限”,潘即 与所谓“刷单客服”联系。“客服”称先购买 2000 元的虚拟物品,5 分钟后即可收益酬金 20 元,潘根据 指示下单 2000 元后,“客服”却称需要刷满 5 单才能 一并获得收益,但是每单的物品价格随机。潘为获得 收益,根据客服指示共购买 14400 元虚拟物品,在联 系“客服”索要酬金时发现已被对方拉黑。

宣传重点:

1、切勿相信任何网络、短信刷单广告。

2、刷单既是诈骗也是违法行为。

3、大学生是刷单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应养成正确价值观,勿相信高收入低门槛的所谓网络兼职。

诈骗案例 3——冒充公检法

2018 年 1 月,杨浦区某高校大三女生王某某接到 自称是某公安局刑侦大队赵队长,说她涉及一起重大 刑事案件需要配合调查,赵队长随后添加其微信并发 送警官证和通缉令图片,要求她不能告诉任何人并转 12000 元保证金到指定“安全账户”。王转账成功后 对方又称需要更多的钱并怂恿她向父母索要,王便以 出国培训为由向父母要得 70 万钱款并汇给“安全账 户”,直到对方把她拉黑后,方觉被骗。

宣传重点:

1、遇到自称“公检法”的电话要提高警惕。

2、“公检法”不会通过任何电话网络形式办案、收取钱款。

3、遇紧急情况可向 110 求助。

诈骗案例 4——猜猜我是谁

2019 年 3 月,闵行区某高校大四学生胡某接到一 个陌生来电,对方称“我的声音你也听不出来?”并 让她“第二天到办公室来一下”,胡某误认为是其学 院王老师便顺口答应。第二天早上,“王老师”又来 电称正和院长讨论今年考研的事,并称可以为胡某争 取直研的机会,但是需要她立即“表示一下”,胡便 用手机汇款 3000 元至“王老师”网银账户,后“王老 师”失联。经核实,此电话并非王老师本人。

宣传重点:

1、“猜猜我是谁”是骗子惯用的诈骗套路,不回答、不轻信。

2、对于陌生来电的身份要进行核实,切勿转账汇款给陌生人。

诈骗案例 5——冒充客服

2019 年 5 月,杨浦区某高校博士生吴某接到自称 是天猫客服的陌生电话,称吴某在天猫购买的一件物 品有质量问题,要主动为其退货,并完整报出该订单 的信息,吴信以为真,便根据“客服”提示进行支付 宝操作,但“客服”又称吴的支付宝信用分不够,需 在支付宝内的钱款 15 万余元,及借贷平台借款 3 万余 元打给“客服”用于提高信誉分,吴照做转账 18 万 3 千余元后,发现被骗。

宣传重点:

1、订单信息可能会被盗取,订单情况以官方 app 显示为准,有问题咨询 app 内客服。

2、陌生“客服”声称订单出问题并指引你打开支付宝、登陆网银、提供验证码等极有可能为诈骗。

诈骗案例 6——冒充好友

2018 年 3 月,普陀区某大学研二学生顾某在寝室 内上网,其的一名高中同学张某在微博上联系他,称 人在国外出车祸急需用钱,但是无法联系到父母,问 顾某能否帮忙先借 7000 元救急,顾试图电话联系,对 方称未开通漫游,顾某虽有所顾忌但碍于情面,通过 支付宝汇款 7000 元给张某。第二天通过其他同学联系 到张某才得知其微博账号被盗,其本人根本不在国外。

宣传重点:

1、QQ、微信、微博等网络聊天工具中,任何亲友、熟人、同学问你借钱的,一律打电话与本人确认。

2、称不方便打电话的切勿轻信,核实查证前勿汇款。